在天文台朱研究员的引导下,一行人首先来到了中科院VLBI控制中心,实地感受到了VLBI这项帮助科学家们在更大尺度下观测宇宙的应用。VLBI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的简称。简单来说,VLBI就是把几个小望远镜联合起来,达到一架大望远镜的观测效果。这是因为,虽然射电望远镜能“看到”光学望远镜无法看到的电磁辐射,从而进行远距离和异常天体的观测,但如果要达到足够清晰的分辨率,就得把望远镜的天线做成几百公里,而使用VLBI技术就可以用小望远镜的组合达到与大望远镜的效果。听完介绍后,同学们实地参观了指挥中心VLBI系统从接收望远镜数据到运算得到结果的整个工作流程,从而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清晰、立体的认识。
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佘山的上海天文博物馆。佘山天文台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是中国近代最古老的天文望远镜。1900年,这架当年号称“远东第一镜”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就已经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的最高山巅上开辟了自己的观天之路。法国传教士蔡尚质于1883年来到中国时,先到徐家汇天文台工作,改变了该台以气象和地磁观测为主的状态,开始筹办测时和授时业务。为了提高徐家汇天文台在世界上的地位,蔡尚质为首的传教士们积极募款购进了一架40厘米口径的双筒折射望远镜。这架望远镜由法国巴黎的高梯埃光学工厂制造,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天图式(Carte du Ciel)结构,即在一钢制长方管上,并排安装两台类似的折射望远镜,同时配置大赤道仪。这架望远镜最终在距离徐家汇25公里的西佘山山顶安了家,于1900年完成安装,并开始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