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医药博物馆:《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通识选修课实践活动

文章来源:通识中心发布时间:2016-11-21浏览次数:597


2016年11月12日,上海科技大学选修《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课的同学们在课程助教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共有三层并设有多个互动展区,各层重点分别为中医中药的上古起源和发展,现代中医发展和中医相关文化以及最上层的中药展区和中医科教专题展区。  

刚刚进入博物馆,映入眼中的便是对门墙上巨大的“精气神”三字浮雕。连接门口与浮雕的是一条以“中医药千年历史回响”为主题的铜铸道路,绘述了神农和扁鹊开创中药和中医的故事。  

展馆1层从良渚文化开始,讲述上古时代中医的渊源,当时出土的生活工具如骨针和砭石,可能也兼有治疗工具的功能,这点很符合神农尝百草的药食同源性。之后中医的发展历经了数千年,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出色的中医医生和其代表著作,很多更是作为现代中医学研究和使用的书籍。期间,助教借机提问了甲骨文的发现和其背后的中药的文化属性,帮助同学在参观中更加深入了理解课堂中讲述的知识。  

中药方剂是中医药千年发展中留下的一块瑰宝。耳熟能详的方剂如桂枝汤现在还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和重要的地位,方剂展区中展示了马王堆中的香料,宋代沉船中的沉香,和晋代王羲之亲友中的各类仙丹。结合三层中各类的盛药和炮制的工具,同学们了解到中药当时重要的地位。中药方剂配伍中包含的治病基本原理和中药后的智慧,也涉及到了一些中药的用药安全性的问题。  

三层的展馆的主题回归到了中药本身,从名贵中药开始,到最后的动物药矿石药。道地药材展区让我们从药材的实物中看出了产地节气对同一种中药的影响,橘逾淮为枳。名贵中药让我们感受到药效神奇的同时,唏嘘于昂贵的价格和数量的稀少。这个展区中,同学们跟随着助教的讲解,一边回忆着课堂上讲述的药性和适用病症,一边将眼前的药材和书本上的记载相对应起来,对了药材的形态和药性有了更加完整和系统的认识。  

三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参观者和展区的互动,有如上海话的3d短片,讲述了一个叫军军的小男孩在姆妈带领下去中医诊所抓甘露茶治温热病的故事,非常形象直观地刻画了7,80年代的看中医的景象。同学们还体验了脉象模型仪和多媒体辩证治疗魔镜,前者,同学们体验了中医医生在把脉不同脉象间感受差异;后者则是结合现代多媒体设备和大数据的应用,让同学们自己完成一套中医诊断流程,了解到自己的体质分数。之外,博物馆还增加了一个自动脉象诊断的设备,通过佩戴传感器,能够让电脑读出脉象并给出诊断,这个诊断器已经在临床中有了应用。  

通过这次参观,同学们不单单对于中医中药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加是在实践和互动中复习和理解了课堂上的知识,引发了学习的兴趣,也希望类似于《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的课程可以多多开设,并让其他已有课程有所借鉴,实践出真知。  


新闻稿撰写:2014级本科生 刘奕 

照片拍摄:课程助教  高敏

编辑部门:通识教学中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