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研究院学术会议 | 阿伦特与现代政治哲学

文章来源:人文科学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12-14浏览次数:332


       2023121日至2日,“阿伦特与现代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科技大学图书馆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主办,复旦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王寅丽副教授主持,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汝伦教授做开幕致辞。张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上科大人文院的基本情况:人文科学研究院是一个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单位,研究院当前在大力构建上科大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的同时,逐步建立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新文科学科体系。张院长鼓励与会学者勇于创新,不囿于传统,从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时代的重要问题切入去做哲学研究。

研讨会第一场由上科大人文院曾誉铭老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陈高华教授评议。人民大学政治系陈伟老师的报告题目是“探寻人类尊严的新保障——阿伦特关于世界联邦之展望”,阐发了阿伦特关于世界联邦的构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郑维伟老师的报告题目是“理解政治世界:阿伦特政治现象学探寻”,从理解、政治世界和主体间性几方面展示了阿伦特政治现象学的基本架构。上海政法学院政府与管理学院周顺老师报告题目是“过去与未来之间:后权威时代中的青年教育危机及其‘自救’”,旨在通过对阿伦特教育观的梳理,进一步理解美国教育危机的原因以及这一危机的世界意义。四川大学哲学系唐章梅老师的报告题目是“Amor mundi: 阿伦特‘爱世界’的政治现象学构想“,从现象学上论证和呈现阿了伦特如何用爱世界恢复爱应该有的深度和厚度。

研讨会第二场由上科大人文院乔戈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政治系洪涛教授评议。首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张念老师做了题为“再论阿伦特的公共性概念”的报告,认为阿伦特从私人的出发所聚集起来的公共效应在重新塑造人们的性别观,并影响着一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与其说是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和变化,不如说是我们看待这两个领域的目光感知方式发生了改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张诗羽老师的报告题目为“‘冷淡的热情’——阿伦特政治理论中的情感”,分析了受阿伦特所启发的三种情感公共化的方式,即在情感呈现的过程中加入理性以拉开距离,引入激发情感的共同世界的对象,以及在共同世界中建立调解性制度来培育、规范、引导和约束情感。上海大学文学院谭锐捷老师的报告题目是“超越实证/规范二分?——阿伦特原则概念的启发”,他认为阿伦特的原则概念展现出了规范性与实证性共存的可能性,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充斥着张力的紧密联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婷婷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在政治自由和法律秩序之间:阿伦特新政治观研究”,认为阿伦特对革命的解读形成一种处于政治自由和法律秩序之间的新政治观,为民主政治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研讨会第三场由同济大学张念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乐小军副教授评议。首先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刘文瑾教授做了题为“从恶之平庸到善之‘平庸’:列维纳斯与阿伦特的对话”的报告,提出了列维纳斯的“善之平庸”,作为与阿伦特的“恶之平庸”对应的道德思考;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方仁杰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劳动动物、平庸之恶与无人统治——阿伦特笔下的艾希曼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认为艾希曼问题所呈现的是,作为“劳动动物”的现代个体最终被极权主义体制彻底裹挟,并以“平庸”的动机实践极端之恶。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亮老师的报告“试论阿伦特政治美学的三种径路”,指出阿伦特在对鉴赏判断、行动、共通感等概念的分析中,分别展现了她关于政治与美学思考的三种径路:美学作为伦理手段、行动的“再现”方案、审美共通感的政治蕴含。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肖蓉老师报告题目为“理解言说与多元性的两种模式——阿伦特与列维纳斯的思想比较研究”,分析了两位思想家关切言说和多元性的不同模式。

   研讨会第四场由四川大学哲学系唐章梅老师主持,河南大学陈联营副教授评议。首先上科大人文院的王寅丽老师做了题为“《心智生命》中的意志概念”的报告,通过对《心智生命》中意志概念史从亚里士多德到保罗、奥古斯丁的梳理,表明阿伦特在意志的考察中要证明的是人彻底偶然性的、向着未来开放的行动能力;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赏一卿老师的报告题目是“自然与庇护所:阿伦特论私人领域”,认为阿伦特有关私人领域的阐述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批判现代社会的新视角,也有助于我们用更准确的概念去描述和理解政治与社会现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首君的报告题目是“霍布斯的三副面孔——阿伦特政治理论中的霍布斯”,认为在阿伦特的政治理论中,霍布斯有三副面孔:作为“资产阶级哲学家”的霍布斯;作为“政治科学之父”的霍布斯;作为现代国家主权理论奠基人的霍布斯,它们分别构成了阿伦特不同时期对霍布斯批评的关注点。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刘沐恩的报告题目是“共同生活如何可能且值得期待?——阿伦特“爱世界”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其对共同生活的启迪”,认为爱世界思想或可为创建、维持与构想公正、持久且值得期待的共同生活提供思考借鉴与行动参照。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梁晓涵的报告题目是“从主体间的超越性到主体的不可通达性:现象学视域中的阿伦特”,试图在现象学中寻找阿伦特这一双重同构的理论缘起。这在方法论上意味着:在现象学的视野下检视阿伦特思想的内在张力;在阿伦特的问题域中重构现象学的边界。

   在本次研讨会闭幕之际,复旦大学政治系洪涛教授做了简短发言。他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缘起,表示很高兴看到众多学者多年来在推动阿伦特翻译和研究中所做的工作。与会学者也表示感谢上科大人文科学研究院提供的难得学术交流机会,特别是年轻学者对阿伦特研究的多元精彩呈现令人印象深刻,展示了阿伦特研究对时代的适切性和多重魅力,期待阿伦特与现代思想的对话继续。会议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供稿:王寅丽

摄影:薛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