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of Academic Meeting】The Linguistic Dimension of Buddhist Studies

Article Source:人文科学研究院Release Time:2022-10-25Views:209

20221022日,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成功举办了“佛学研究的语言向度”学术会议,会议由聂清教授主持,近二十位业内专家与会研讨。

张汝伦院长首先致辞,欢迎并感谢与会专家。张院长认为,佛教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如果想要打造中国自己的哲学话语体系,必须研究佛教哲学的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哲学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向,研究佛教哲学的语言,会是通向中国传统语言哲学研究的一个捷径。

本次会议主旨是从语言角度对佛学研究进行反思,研讨内容主要集中于如下三个领域:

与会专家最为关注的研究集中在语义学领域。何燕生、蒋海怒教授均认为,语义的澄清对禅宗研究的进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赖贤宗教授以解释学为基础的佛学研究方法中,语义学承担了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邓伟仁教授论文中所涉及佛经翻译当中的句法问题,也属于广义的语义学领域。周广荣研究员所提出的普庵咒源流考察,是通过语源学解析思想史发展的典范。李想、潘小溪和戚昊等年轻学者的论文,也属于语义学视野下语源学与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本次会议所聚焦的第二个视野是语用学领域。林乾教授对原始佛教“无记”现象进行研究,提出摆脱传统形式逻辑框架进入语用学视野来获取更恰当的解说。赖贤宗教授的论文将语用学吸纳于解释学的框架之内。龚隽教授将生活形态和实践纳入到禅学的解释过程,也契合了语用学的思路。与此相通,韩传强教授把语境同语言的运用纳入到思想解释过程。何燕生教授指出柳田圣山已经具有初步的语用学倾向,因此才会对马克瑞以及佛尔等当代西方禅学研究主流产生显著影响。

与会学者还针对语言-认知问题进行了讨论。龚隽教授明确指出禅宗在个人体验与文字表述之间存在显著张力。戴晖教授认为禅宗公案涉及到语言同认知之间的复杂关联:内在体验同外在表述之间永远存在差异,需通过不断的认知来弥补。隆藏的论文体现出从认知及语言角度探讨唯识学理论的巨大潜力。聂清教授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汉传佛学当中一个重要隐喻进行了解析。

本次会议与会人数超过百人,会议内容得到国内外诸多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会议论文集中体现了当前佛学研究在语言方向的反思成果,对于推动中国哲学乃至东方哲学的进展有着积极影响。

 


BlackOriginal
/